首頁 十萬男兒血

第四章 六六血戰 第一節 奔襲敵後

那時候,中條山中小規模的戰鬥隨時都有發生,有時候日軍進攻,有時候中國軍隊進攻。

河津縣陽村鄉連伯村的老人,至今還能記得這樣一場戰鬥。

1939年農曆三月的一天,駐守在中條山南麓的警備旅一營和二營渡過黃河, 來到陝西境內的朝邑縣,然後在陝西境內,沿著黃河北上,來到了韓城市境內, 又渡過黃河。黃河的東岸,就是山西省河津縣。

那時候,河津縣被日軍占領。河津縣位於中條山北部,算是日軍的後方。

警備旅一營和二營每人一杆步槍,一柄大刀,一把繩索,部隊裏還有人抬著登城用的雲梯。陰曆三月十一日晚,他們來到了河津縣外的一座土堡下。夜半時分,他們攀著雲梯,順著繩索,爬上了土牆,解決了日軍的崗哨後,突然發起攻擊, 一舉殲滅了守衛土堡的日軍。

駐防在河津縣城外土堡的日軍很少,他們根本不會想到,警備旅會兩番渡過黃河,在他們的屁股上捅一刀。這種打法和李振西的教導團便衣隊摧毀日軍後方軍火庫的打法如出一轍。

河津縣土堡的日軍被順利殲滅後,兩營中國軍隊向東挺進,準備直插日軍老巢,將日軍後方攪一個天翻地覆。可是,他們跳進汾河的時候,卻發現河水暴溢, 水深齊胸,行動困難。戰士們把步槍和大刀背在肩膀後,手拉著手涉過了汾河。

上岸後,天色已經大亮,失去了向日軍發起突然襲擊的時機,何況,那時候日軍的飛機經常會在天空盤旋,行蹤會被暴露。兩個營的指揮官商量後決定,一營潛伏在連伯村,二營隱蔽在蒼頭嶺東南的沙地裏,那裏蘆葦叢生,便於隱藏。 等到天黑後,再向東前行,對日軍駐地發起突然攻擊。

這個計劃本來具有可行性,而且在當時那種情形下,也隻能這樣做。連伯村裏隻能容納一個營的兵力,而沙窪的蘆葦**中,也僅能隱藏一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