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老兵口述抗戰史(全3冊)

喜峰口的大刀隊

珍珠港事件之前,中國獨立抗戰四年。第一年,處於防禦階段;從第二年到第四年,處於相持階段。在相持階段的三年裏,中國軍隊取得了隨棗會戰、百團大戰和上高會戰的勝利。和防禦階段的勝利比起來,相持階段的每場勝利都是戰略性的,具有極高的含金量。不但收複失地,挫敗日軍,而且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隨棗會戰,表現最傑出的,是張自忠將軍;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取得的輝煌戰果;上高會戰,是國共兩黨密切合作的成果。

張自忠將軍的經曆很悲壯。

他在長城喜峰口戰役中,率領29軍38師與日軍激戰;29軍撤離平津後,他輕信日軍謊言,留下禍根;日軍占領北平後,他易裝潛逃,此後被罵為漢奸;他來到濟南,想投奔“逃跑將軍”韓複榘參加抗戰,他站在門外,聽見客廳裏的韓複榘說:“快滾!”他含淚離去,韓複榘後來因為一槍不發丟掉濟南而被蔣介石槍斃;他趁夜色回到家中,安排後事,給了女兒和堂侄女每人一點錢,說這是她們的嫁妝,然後穿著長袍戴著禮帽悄悄離開,這是他見到孩子們的最後一麵;他來到南京,投奔李宗仁,滿臉愧色,低頭不語,李宗仁、馮玉祥,還有29軍軍長宋哲元在蔣介石麵前力保張自忠,蔣介石讓他戴罪立功,擔任由38師擴充而成的59軍軍長。

張自忠回到了59軍,他對將士們說:“我回來就是為了死。”台兒莊戰役中,臨沂危急,李宗仁電令張自忠解圍。時,臨沂城中被日軍所困的是第三軍團軍團長龐炳勳,九年前的中原大戰時,同為馮玉祥西北軍的張自忠和龐炳勳與中央軍作戰,龐炳勳叛馮投蔣,夜晚偷襲張自忠,讓張自忠差點喪命,張自忠發誓:“此生不與此等不義不仁的小人共事。”然而,此時,張自忠放下了個人恩怨,義無反顧奔襲臨沂,解救龐炳勳,他在給前線的電報中說:“戰而死,雖死猶生;不戰而生,雖生猶死。”此役,59軍殲滅日軍5000餘人,救出龐炳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