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軍與日軍作戰,而鄒繼衍所在的70軍隻能在山上觀看,每當看到戰況極為激烈的時候,他就向上級請戰,但每次都遭拒絕。
74軍在浴血奮戰,而70軍在袖手旁觀,為什麽這樣做?羅卓英怎麽想的?當時70軍的將士們都想不通,他們隻能站在山上大聲呐喊,為74軍助威,他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可是上級不讓他們下山一步。
戰後,人們才明白了,上高城外的戰場隻有那麽大,有再多的兵力也難以擺放,隻能白白地給日軍的飛機當成靶子。羅卓英是讓鄒繼衍所在的70軍養精蓄銳,讓實力最強的74軍逐漸消耗日軍34師團的銳氣。等到合適的時機,70軍再出擊。
何時是合適的時機?是對34師團包圍圈形成的時候。
3月24日,這是34師團大賀茂對上高城最後的舍命一搏。
這天早晨,一輪血紅的太陽升起來,照耀著彈丸小城上高,也照耀著城內城外中日兩方幾萬名士兵。大賀茂將被74軍51師擊潰的20旅團僅剩的3000人編成一個大隊,與34師團合兵一處,向上高城全線進攻。陣地上短兵相接,無論是中正式步槍還是三八大蓋,在打完一發子彈後,都來不及裝彈,雙方的士兵就纏在了一起,用刺刀、用砍刀、用拳頭、用牙齒,用最原始的武器和最原始的本能與對方搏殺,第19集團軍司令部少將李翰卿帶領著57師敢死隊,一人一把大刀片,一字排開,對著每個撲上前來的日軍狂砍,刀光映著日光,血色染著曙色,煞是好看。日軍的手臂和鮮血四散飛濺,屍體摞了一層又一層。敢死隊裏有人陣亡,馬上又有後麵的人補充上來。地麵上都是血跡,黏稠的血跡像牙齒一樣咬住了他們的鞋隻,讓他們挪不開腳步。在中國軍人的大刀片麵前,日軍終於膽怯了、退卻了。僅僅在這一天,日軍就在上高城外丟下了2000多具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