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3月14日夜半,安義前線,大量日軍斥候部隊在中國軍隊警戒線內出沒,並向守軍陣地發炮。3月15日淩晨3時,日軍大部隊鼓噪而行,大舉進攻。上高會戰爆發了。安義,駐紮著日軍33師團。這支即將離開江西正麵戰場調往華北敵後戰場的日軍,成為上高會戰的急先鋒。
阻擋33師團的,是中國軍隊70軍。
鄒繼衍是70軍107師320團一營少校營長,他親曆了上高會戰的全過程。
早在上高會戰爆發前的1個月,鄒繼衍就接到了上級下發的秘密文件,得悉日軍即將向上高發起進攻。鄒繼衍所在的107師駐紮在奉新縣,為33師團進攻上高的必由之路。打開江西省地圖就能夠看到,奉新縣和33師團駐紮的安義縣接壤,兩座縣城相距僅有20公裏。
鄒繼衍接到的命令是,“敵如進犯,立予堅決迎擊”。那時候,為了保密,作為下級軍官的營長鄒繼衍,是不可能知道19集團軍製訂的磁鐵戰術和誘敵深入的計策的。他們能夠做的,隻有浴血疆場,以死報國。
鄒繼衍的防區裏,有一座山峰叫作米山,地勢險要,鄒繼衍派一連攜帶一挺重機槍登上米山,據險堅守;派第2連堅守米山下的開闊地帶,挖掘壕溝;派第3連作為全營的預備隊,堅守第二道防線。那時候,中國軍隊裏還沒有大量使用地雷,為了對付日軍坦克的攻擊,戰士們把集束手榴彈埋在土坑裏,然後用繩子牽引著,躲藏在路邊的草叢中,等到日軍的坦克經過,就拉響手榴彈。這樣,即使集束手榴彈僥幸炸毀了坦克,但拉響手榴彈的戰士因為行蹤暴露,也難以生還。
中國戰場大量出現地雷,是在岡村寧次來到華北戰場大舉進行掃**的時候,才開始大批量生產的。後來,這種中國軍隊眼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從敵後戰場被引進到正麵戰場,在1944年的桂林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就曾經用地雷阻擊日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