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殘破不堪的高陵縣城相比,涇陽縣城要完整的多,這並非是因為涇陽沒經曆過血戰。恰恰相反,唐軍和突厥前鋒在涇陽有過一場惡戰,而且唐軍還勝了。
大唐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四日,突厥軍隊攻克高陵,引起長安一片震動。李世民派出勇將尉遲恭作為涇州道行軍總管,抵達涇陽,防禦突厥。
尉遲恭抵達涇陽前線後立即組織反攻,與突厥軍前鋒在涇陽打了一場阻擊戰。此戰中,尉遲恭身先士卒,唐軍將士勇不可擋,全殲突厥前鋒一千餘人,生擒突厥名將阿史德烏沒啜。但這隻是一場小勝,當頡利可汗率領十萬突厥騎兵殺來的時候,隻有三千兵馬的尉遲恭根本沒法抵擋突厥人進攻的步伐。
尉遲恭不得不按照李世民的命令主動放棄涇陽撤回長安,此時的長安連禁軍加武侯(相當於巡警)算在一起也不夠四萬人,尉遲恭所率三千唐軍是這四萬人中的精銳,李世民哪裏舍得讓這些精銳做無謂的犧牲。
頡利可汗的的主力順利攻占涇陽之後進抵渭水河畔,直逼大唐京師長安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涇陽縣城得以完整保存下來。現在的涇陽縣城成了頡利可汗的指揮部,十萬突厥騎兵中的絕大部分都駐紮在距離涇陽縣城不遠的渭水河邊,那裏有一座橫跨渭水的西渭橋,因為正對長安城西便門,所以又稱便橋。也就是李世民和頡利可汗達成盟約的地方。
色老頭兒趕著牛車晃晃悠悠的走進了涇陽縣城,看著進進出出的突厥兵,小白對突厥的軍力有了最直觀最真實的印象。
涇陽城內到處都是迎風飛舞的黑色金狼戰旗,突厥大軍搭起的帳篷將整個涇陽縣城圍了起來,綿延長達數十裏。
代表著突厥可汗威望和權勢的狼頭纛在原涇陽縣縣衙門前上下飛舞,像極了一條想要脫離束縛騰空而去的龍。隻不過本應是龍頭的位置上,卻是一顆金燦燦的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