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開始,皇帝一開口便是昨天開會之事。
“楚辭,你來詳細說說。”
“遵旨。”
楚辭立即出列,轉過身去,背對著皇帝,看向了文物群臣,然後不急不慢從袖中拿出了一份名單。
“昨日戶部給出了六十二個名字,這六十二人在十年間,先後從國庫借走了八百萬兩白銀,六百萬石糧食!”
“是誰,我就不一一點名了,大家心中有數!”
“現如今國庫空虛,南北兩地又遭遇了十年百年難遇的幹旱和洪澇災害,為了解決國庫和兩地的問題,經陛下和戶部商議,決定從今天起,開始收債!”
底下群臣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出。
這時候太師常玉敏站了出來,他拱手朗聲開口道:“陛下,這些年的確有些大臣向國庫借銀借糧,但都是師出有名,用作公事,國庫空虛,大臣們的日子也不好過。”
“如今毫無準備之下,貿然收糧,百官哪裏拿得出來?還請陛下三思,且調查清楚諸位大臣因何借銀借糧,又能不能還得出,能還多少,再做定論。”
太傅顧德忠也出列道:“太師所言極是!”
“臣附議。”
“臣附議。”
一時間,整個朝堂全都是附和常玉敏的聲音。
皇帝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個場麵,便看向了楚辭,想讓他做這個壞人,去得罪群臣,否則他這個皇帝會失去群臣的擁護啊。
楚辭自然是不怕的。
但,他也不會無腦跟太師作對。
所以他很快便開口道:“太師大人不必擔心,關於大臣們如何歸還銀兩和糧食,我已經幫大家想好了對策。”
“這個對策便是分期付還!”
“分期付還的道理很簡單,我打個比方,如果宗大人欠我一百兩銀子,一次性還清,隻需給一百兩銀子,但若是宗大人一時間拿不出來一百兩,那也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