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穀關內,燈火通明,天子劉協下令大擺筵席,以犒賞有功之臣。
酒過三巡,天子先打開話匣說:“朕聽說曹愛卿曾刺董失敗,可有此事?”
群臣目光都看向曹操,各個表情不同,有鄙夷之人,也有暗自歎服者。
曹操見皇帝下問,不由笑言:“刺董一事,司徒王允可為我作證,臣屈身事賊隻為了殺賊,奈何功虧一簣,還差點丟了性命,現在想想不過是匹夫之勇罷了。”
“愛卿忠心耿耿,為國除賊,朕在這裏感謝你。”說著天子舉盞,先飲為敬,曹操受寵若驚地說:“這是為臣的本分,陛下謬讚了。”
“董賊殘暴,逼死太後、皇兄,實屬罪大惡極!”天子劉協對董賊恨得咬牙切齒。
“天子所言極是,臣等興兵便是為了誅殺董賊,迎回陛下,隻可惜袁紹那廝不聽我言,錯失良機,使董賊逃之夭夭。此我之過也!”曹操當著天子群臣的麵,做自我檢討。
“曹愛卿言重了,愛卿不僅沒有過錯,還有功於社稷,救朕和列位大臣於水火,此恩此德,沒齒難忘。”劉協說得很誠懇。
“是啊,沒有你曹孟德,哪有我們之今日?”眾臣紛紛言道。
“諸位高看我曹孟德了,這都是天子權威,三軍用命的結果。”曹操極為謙虛道。
“麵對如此紛爭亂世,我等該當如何?”天子劉協問道,諸位大臣翹首以盼,都等著曹操開口。
“董卓雖敗,卻仍坐擁數十萬西涼軍,又兼有呂布之勇,賊勢浩大,不可與之爭鋒。”
“袁紹等狼子野心,早有不臣之心,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彼此間必定大打出手,天下更為紛亂。”曹操不無擔憂地說。
“孟德所言極是!”司徒楊彪、司空荀爽讚同道。
“不知曹愛卿接下來有何打算?”天子問計於曹操。
“依臣愚見,以陳留為發端,攻取兗州為根據,伺機謀取豫州、青州等,再與袁紹等群雄逐鹿,同時為我大漢另擇一新都,安定人心,則大事可期也。”曹操一番高談闊論,引得滿堂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