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真不是奸臣

第6章 銀豐縣衙

銀豐縣。

隸屬於山東布政司,隻是一座邊陲小縣城。

但是麻雀雖小,卻是五髒俱全。

小小衙門裏上到知縣、縣丞、典史,下到班頭、六房司吏、書辦、夥房、門子一個都不少。

本縣知縣姓趙,叫有德。

別看名字起的俗氣,卻是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與王世興乃是同科,也是萬曆二十六年戊戌科進士。

但是他的官運卻比王世興要亨通一些,最起碼現在的王世興去了閻羅殿,而他趙有德依然還是銀豐縣的最高長官。

縣丞和典史,是縣衙的第二和第四把手,俗稱“二老爺”和“四老爺”,縣衙主簿排第三,隻因還未到任,暫且不提。

縣丞是八品的官職,掌文書、倉庫和牢獄。

而典史則隻屬於不入品級,即未入流,掌管全縣緝捕和監獄的屬官。

用現代話來講,縣丞就是一縣的政法委書記,而典史就是縣公安局的大局長。

別看在現代影視劇中,縣衙眾官吏被刻畫的如同蠅頭小官一般,那其實都是在過分的醜化和貶低。

古代一縣之中,縣長就是天,縣丞就是地,而典史就是一切犯罪不法分子心中的催命判官。

而縣衙中的眾衙役和書辦,雖然在當時身份地位並不高,但卻個個都是吃著皇糧、拿著國家薪酬的公務人員,屬於鐵打的飯碗!

話說那“聖旨遺失案”,也著實讓舉縣上下官吏們都心急了一把。

無非由他,正是這件通天的大案,關係著縣丞和典史頭上的頂戴,還有胥吏手中的鐵飯碗。

自昨日下午開始,一張縣衙告示就貼在了城門口:

因城內盜賊猖獗,特閉城兩日,出入城門者,需出示衙門下發的通關憑證,經檢驗合格後才方可出城!

而後,銀豐縣巡檢司派出了全部兵馬,卡住各路通關要道,又舉城大肆搜捕,可謂是鬧得滿城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