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作為山東布政司的省會,是整座膠東半島的樞紐。
城外交通匯集,官道縱橫,上可通京都紫禁城,下可達其餘各省司,在大明朝一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雖說近些年,山東境內白蓮教徒日漸猖獗,屢剿不平,特別是兗州府下轄的寧陽、金鄉、東平等縣城,竟還發生過白蓮教眾殺官占衙的惡行,讓很多準備在山東境內出仕為官的外鄉人為之談之色變,但在濟南府下轄26縣城境內,百姓生活還算是太平。
濟南作為省會,還有著嚴厲的“夜禁”規矩。
即:一更三點敲響暮鍾,禁止出行;五更三點敲響晨鍾後才能開禁通行。
所以每日清晨,是濟南府城門外的官道上一天中最為擁擠忙碌的時間。
且看那官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他們之間有往來的商賈,有弊衣的百姓,有準備出城遊山玩水的書生才子,也有準備入城沿街售賣的販夫走卒。
不過今日,在人流擁擠中,卻有一架青色車輿分外得惹眼。
馬車簇新,刷著新漆繡著帷幔,垂著竹簾,車頂飄著彩巾,車尾插著杏黃旗,馬脖下還吊著個核桃大的黃銅鈴。
隨著馬車緩慢行駛,脖下銅鈴也隨之叮鈴作響,端是官道上一方特殊的景致。
馬車上坐著一個青衣小廝,也就十五六歲的光景,頭上戴著頂家丁帽,腰上懸著根馬鞭,足底踩著雙草鞋,一看便知肯定是城中哪家富戶豢養的家奴。
這年頭,全都門兒清,但凡能雇得起馬車養得起家奴的,肯定都是巨富人家,有錢。
那青幔馬車似不著急,在人群中晃晃悠悠穿插行駛,那馬上小廝似還有意張揚,不時嘴中吹著瞭哨,甩出腰間長鞭在空中打出一個響亮的鞭哨,惹得周圍人群無不側目而視。
青幔馬車一直行至濟南府十裏外的三岔路口,才在青衣小廝的牽引下拐進了一條向東的狹窄山路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