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真不是奸臣

第120章 招親請柬

幾日後。

八月十五,中秋佳節。

一封燙金請柬,突然送入了林壽的手中。

落款人:濟寧,李寶仔。

林壽翻看著這張請柬,不免深深地皺起了眉頭。

李寶仔這人,前文敘述過,乃是現在濟寧州的實際掌舵人,麾下足有四五千兵馬,統領一州內的一城、三縣之地盤。

一城為濟寧城。

三縣分別為:嘉祥縣,钜野縣和鄆城縣。

他這請帖送的蹊蹺,要知道兩人根本一點都不相識,無非都是從別人口中聽聞過相互的聲名而已。

而且,從戰略角度來講,兩家還是潛在的對手。

濟寧城。

林壽早已垂涎已久。

自他占領了滋陽城後,他就把下一個目標定在了濟寧。

原因嘛,很簡單。

濟寧有錢。

如今大明朝最便利的運輸方式,便是水運,包括:河運、水陸遞運和海運三種。

尤其是河運,是各地向京師運送糧食賦稅的主要方式,因這種糧食又被稱作“漕糧”,故而將此條水運稱之為“漕運”。

漕運起源很早,曆代王朝都十分重視。

它不僅能保證京師和北方軍民的所需糧食,還因運糧兼帶著商貨,更有利於溝通南北經濟和商品流通。

而濟寧城,就是山東境內的漕運碼頭。

江南及中原地區的各種商品,會通過運河先運到濟寧,然後才會向兗州、東昌、曹州及河北、河南等地輸送。

同時,它還可以把山東南部地區的土產商品,再集中輸往至山東之外的其他地區,兩者皆能獲取暴利。

比如林壽現在規劃的滋陽紡織品,若想行銷各地,就必須借這漕運之便利。

由於商品經濟的繁榮,再加上運河穿過繁華的鬧區,河內帆船繁忙,岸上車水馬龍,頗有江南蘇州的風光,因此,濟寧城又有“江北小蘇州”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