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光有鬱悶的不行,眼前這個小寨子,觀其規模,頂多能容納幾千人,就這麽個破寨子,能有什麽油水?
然而他卻在這裏損失了近千名士兵,這讓他心疼不已,恐怕去攻占一座城池也未必會損失這麽多。
說心裏話,他根本就對這個小寨子提不起興趣,然而畢竟損失了那麽多士兵,要是不把這裏夷為平地,又怎麽能對得起死去的手下,更會對軍心士氣造成影響。
這就是他鬱悶的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雞肋啊!
而問題的關鍵是這寨子裏的人顯然並不好對付,能吃掉他一千士兵,而又毫發無損,這份戰鬥力,就讓他心裏沒底,即便是攻下了這裏,怕是也要有所傷亡,一時間他猶豫起來。
黎光有沒有盲目攻擊,大軍距離營寨二裏地紮營,這個距離雖然近了些,但是他不怕敵人衝出來,他反倒希望寨子裏的人能衝出來,平坦的地形,他的弓箭手就能解決戰鬥了。
他召集手下將領和行軍參謀,中軍議事。
有什麽問題,開個會商議一下,總是好的。
有些人很不以為然,這有什麽好討論的,區區一個簡陋的營寨,人不過數千,而且大多是難民,牆不過是樹樁,而且單薄的可憐,大軍直接衝過去,撞開營門,砸爛寨牆,見人就殺,簡單的不能再簡單,還開個屁的會!?
但有些人就能深刻體會大將軍開會的意思。
開會就是在猶豫,就表明了大將軍本意上是不願打這一仗的,柿子要挑軟的捏,這個破寨子,冒著傷亡巨大的風險攻下了又能怎麽樣?能占領不走嗎?
笑話,這破寨子占了有什麽用?不如集中兵力打下一個大城來的實惠,那樣的城池占領了才有意義,才會算作功績。
所以在打不打的問題上,隊伍形成了分歧,少部分人包括行軍參謀認為打的意義不大,與其把資源浪費在這裏,不如去對付更有價值的大城市,比如說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