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老祖宗也有不少有用的發明,但畢竟此時科學不發達,缺少一些高科技且精良的測量儀器。
這給李錚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他隻能利用非常有限的條件去測量水位。
他忙去吩咐手下去給自己找一些主幹皮筏尺子之類的東西。下麵的人覺得奇怪。
“李大人,方便告知小人,您要這些是做什麽的嗎?”
“測量水位,想想辦法應該怎樣把這裏的積水盡快給安排幹淨。”
等積水退去後,很多房子建築都有隱患不能住人了,一定要拆後重建的。
另外河道河堤的修葺也是需要不少時間的。
21世紀的新中國被譽為基建狂魔,但現在在古代。
勞動力和技術材料等等都非常有限,一項很小的工程可能都要動輒需要好幾年時間。
而這一段的河道,又是災難頻發階段。
如果不能盡快將河道改好,李錚怕水災又來了。那麽之前的努力就功虧一簣了。
所以他必須要搶時間。
這個手下聽完聽完後,卻沒有立刻去準備,而是笑了笑。
李錚被笑的莫名其妙,瞪大了眼睛看著他問道:“你笑什麽!”
“我是說大人沒必要浪費時間去測量的。淩州因為位置特殊,向來就有水文站。雖然這玩意阻止不了洪災,但是您要的數據,我們都有記載的。包括普通城區的積水深度,這些數據都有人每天監測。”
李錚狂喜,他以為有孫冠岩這樣的知府,淩州知府衙門肯定就爛到了根,沒想到居然還是有人在做實事的。
他上下打量了眼前這個官員,是淩州的通判,姓宋。
要說通判的職責裏,就包含了掌管糧運家田水利等事項。
看來李錚運氣不錯,本來隻是要隨便找個人幫忙,沒想到還真找到了個“貴人”。
此人看起來比孫冠岩要靠譜許多,至少在工作能力上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