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幾日,江淮一帶的情況日日都傳回京中。
劉楓看著上麵的地址變化,緊繃的神情中逐漸放鬆。
這一日,右都禦史顧佐於匯報中提起了王政送的那張叮囑,大力誇讚。
劉楓滿意頷首,
顧佐此人竟然將他寫的叮囑一個不落的落實。
不錯,是個值得托付重任之人。
在災民得到妥善之後,又一個問題冒了出來。
沒了住處的難民四處漂流,給賑災造成了很大隱患。
此事一出,劉楓直接點了兵部右侍郎於謙與戶部尚書劉中敷前往。
“你二人前往將籍貫重新記錄,若有逃者,一律充軍。”
而後,他又給出了不同籍貫的獎賞,恩威並施。
就在整個朝堂的注意都放在江淮一帶時,邊境韃靼與瓦剌打了起來。
韃靼不敵瓦剌,已經退到了大明邊境。
“邊境傳話,道韃靼阿台汗乞求大明庇佑,如今已然縮進了大明境內。”
“皇上,韃靼此舉,恐會給邊境帶來禍害。”
文臣們憂心忡忡,武將們卻是個個麵露不屑。
“不過是些廢物,便是庇護了又如何?”
“他們要是敢動歪心思,我大明官軍可不是說笑的。”
“正是,我大明可不怕他們。”
劉楓暗中歎氣,不怪武將在朝堂上一直不是文官的對手。
就眼下這些言論,是個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差距。
眼看著底下吵了起來,他揚聲道:“別吵了。”
文臣武將們雖還是互相不服,卻也順勢噤聲。
劉楓居高臨下的望著他們,沉聲說:
“韃靼尋求庇佑倒也不是不行,隻邊境需得注意。”
“以防他們暗中對大明邊境掠奪,另,我大明也不是隨意行庇護之舉。”
“讓韃靼,將明麵的歲貢翻倍吧。”
滿朝文武皆是一愣,皇上此舉是否有些……
“皇上,此舉是否會讓人我大明乘人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