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孽啊,如此金句竟然被出現在勾欄?荒唐至極!”
臨潼縣西南。
顧府。
國子監編修顧凡之一把年紀了,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暴跳如雷,要手撕作詞小兒。
如此糟踐文人,他孰不可忍。
“爺爺,您消消氣,氣壞了身子,得不償失。”
顧念卿生怕爺爺有個三長兩短。
顧凡之是個文人,容不得別人糟蹋好東西,唐時普遍流行的是對仗工整的詩句。
詞曲主要的作用就是供皇宮六院,勾欄青樓傳唱取樂用的。
平常的詩詞用了也就用了,這是什麽?這是精品,是要流傳千年不衰的金句,隨隨便便的到勾欄裏供人取樂,太不像話。
按照他的理解,這首《如夢令》就應該上交國子監收錄起來,永久傳頌。
“爺爺老了,也管不了了,這幫兔崽子們,才過了幾天安穩日子,就上躥下跳的分不清東南西北,你給我把他找來,我要當麵和他好好聊聊。”
顧念卿道:“昨天晚上離得遠,我也沒看清楚究竟是誰,聽說是一個叫方卓的人寫的。”
顧凡之是個聰明人,聽顧念卿這麽一說,他就明白了。
方家以前在臨潼縣城也算是數的上號的富裕人家,那方卓以前在縣城也是橫著走的主,除了能吃能喝逛青樓之外,沒聽說他拜師何人,所學哪派。
難道真有從天而降的天才不成?
“卿兒,去叫你陳伯伯,傅伯伯,老夫要當麵考教此子。”
……
在後世,人們為了出名,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可是生在古代,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出名。
因為豬一旦長肥了,主人家就要宰殺招待客人了。
方卓現在就有這樣的煩惱。
顧府的請柬就放在方卓的案頭,語氣生硬,毫無商量的餘地。
人家是要教訓你,不要沒事就把才華撒的到處都是,沒個師承,名不正言不順,好東西都倒進了豬槽裏,必定會遭到千夫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