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濤與嶽陽一同參加了新村的規劃。
嶄新的村落一經建成,便成為十裏八村的焦點。
甚至連知縣鄭倫也前來參觀。
對於秦濤的一舉一動,鄭倫是十分關心的。
好事幫忙宣傳,壞事與秦濤同流。
隻是同流,談不上合汙。
因為鄭倫並沒有從秦濤這裏得到十分好處。
整齊的街道,嶄新的房屋。
嶽陽等人住進了新村,仿佛也看到了未來新的希望。
他們這些人,不約而同,都在家裏供起了秦濤的長生牌位,希望秦濤能長命百歲。
百年難得一見的好人。
秦濤的名聲也就此打了出去。
大家都知道秦濤建了新村,一些混不下去的人,前來投奔秦濤。
村子的規模很快就顯得小了。
這難不倒秦濤。
再抽進去一批銀子,擴大村莊的規模就是了。
不出一個月,新村的人數已經過了兩千。
大部人都是攜家帶口一起過來,準備在秦濤這裏老死善終。
秦濤也是來者不拒。
嶽陽成為新村的村長,並且為村人立下規矩。
住在這裏,為秦濤幹活,種秦濤的田,田租必交,但是任何人不得在村裏鬧事。
鬧事者必要趕出村子,永遠都不能再回來。
這個規矩十分簡單。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生機勃勃的村子,每天清晨便有嫋嫋炊煙升起。
街上也有了狗、雞、鴨與豬。
生活在這裏開始。
當然了,這些人來的時候,本來就是一無所有。
他的糧食,都是從秦濤這裏借的。
下一季莊稼豐收之後,這些糧與地租一起交給秦濤。
秦濤不是開慈善機構的,借出去的糧必須要回來。
他又幫助大家改進了田裏的水車。
以防止大旱大氣持續,莊稼苗不至於被旱死。
一切都安排停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