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裏的莊稼已然到了收獲的季節。
村裏的農人,無一例外全都主動送來糧食。
秦濤不要別的,隻要玉米和高梁。
當然了,少許的小麥和稻穀也要,畢竟家裏丫頭家丁一大堆人,他們也需要吃飯。
在秦濤府門外。
交地租的農人排起了長隊。
大家有說有笑。
根本不像往年那樣個個愁眉苦臉。
田裏收獲的糧食,比往年要多。
而且,村裏人家的男人,基本上都去了酒廠上班,還能掙得銀子貼補家用。
今年是個豐收年。
不但能掙到銀子,還能存下許多糧食,孩子和老人再也不用挨餓了。
隔三差五還有改善一下生活。
秦濤成了大善人,是村人心裏的活菩薩。
特別是秦濤給大家研發出來的豬皮水車。
就算天氣幹旱,大家也能從山澗裏汲水灌田。
有了高梁和玉米。
酒廠的生產就抓的更緊了。
沒有經過秦濤的提醒,孫二狗自己想到了兩班倒的主意。
雖然大家很累。
可是沒一個人心存抱怨。
幹得多,酒水賣的好,大家的月銀也多。
有些人甚至發現,就算不再種地,光是在秦濤的酒廠裏幹活,掙得的銀子就足夠養家,還有餘銀可存。
鎮上安記酒鋪的老板。
他已經來過無數次了。
催促秦濤要多送些酒。
秦濤的酒進了京,由朱文正與雲陽公主代言,賣到了幾百兩一瓶。
還是瘋搶一空。
在小鎮上,打死也賣不到那麽高的價格。
不過,秦濤從來沒有斷過安老板的酒。
大家有銀子一起賺。
不能眼裏隻有大銀,小銀就看不到了。
現在,秦濤隻是在京城打開了一點小名氣,其實要想完全打開京城的市場,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而且秦濤也明白。
現在的市場由朱文正與雲陽公主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