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完全沉浸到了這首詩裏麵,他想起了當年自己兩次落第,然後高中時的心情。
那時的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前兩次科舉他都沒有中舉,而且他的家裏本來就不富裕,再加上為了供他念書,家裏的情況更是雪上加霜,他的父母親已經六十幾歲,但為了供兒子念書,兩人還耕著好幾十畝的地,一整天都在地裏,基本上是朝五晚九。
為了節省點時間,有時直接就在地裏解決中午飯。
每當他去送午飯,想要幫忙時,年邁的父母親都叫他回去看書,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事情身上。他把父母親的辛勞都看了在眼裏,所以他念書更加地用功。
但事與願違,他兩次科舉都沒有高中,他心裏萌生退意,想著這一次不能高中就放棄了,他不能再這樣拖累兩老,但讓人沒想到的是,第三次卻是高中了,自此他的官運亨通,一步步走到如今這個地位,讓他愧疚的是兩老享福沒幾年,就相繼去世了。
禮部尚書晃了晃腦袋,回到了現實,再次看向手中的那首詩……這不正是當年我想要抒發的高中後的心情嗎?
所以他出了這麽一個新穎的題目。
禮部尚書清了清嗓子,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首明朗暢達的詩:
“《登科後》。”
眾人聽到尚書大人在念手裏的那首詩,都紛紛停下了手中的活,靜靜聆聽。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眾人瞬間起了一層雞皮疙瘩,這就是詩詞的魅力,它能讓人產生共鳴,情緒被感染。
眾人心中都浮現出了一個不得誌的學子突然高中後,策馬奔馳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華花朵看完了。
一個高中後,神采飛揚、得意洋洋、**無比的學子形象躍然紙上,酣暢淋漓的抒發了得意之情,明朗暢達而又別有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