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義烏知縣不得不上書朝廷,請罷招義烏兵。”
“距離現在也不過五十餘年,現在義烏的人口,剛剛恢複到八千餘戶,其中大半還是他處遷徙過來的。”
“義烏元氣未複,懇請王爺高抬貴手,放過義烏百姓吧!”
朱弘棟聽得一愣神,他完全沒想到居然遇到這種事情。
大明朝廷看義烏兵好用,就連年不斷的征召義烏兵,結果快把人家根兒給刨了。
朱弘棟也僅僅是一愣神,隨即再一次堅定下來。
“亡國滅種的大禍就在眼前,此時不反抗更待何時?現在不拿起刀槍,難道等著清兵來砍他們的腦袋嗎?”
周士英哀歎一聲。
“王爺,既然您堅持,那小臣建議您去義烏城北門淩塘拜訪一下孟章公,孟章公在本地素有威望,如果他能點頭,王爺在義烏招兵的事就成了一半。”
“孟章公?此是何人?”
“孟章公,姓金名世俊,曾任大理寺卿、工部侍郎,在被舉為工部尚書的時候辭官歸鄉。”
朱弘棟眉頭微微一皺,他明白,自己是遇到崇禎朝的老臣了。
這種老臣在地方上往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還是在被推薦為工部尚書的時候辭官歸鄉。這麽高的品級,在義烏當地,說是一言九鼎也絕不為過。
就是不知這位金世俊品性如何,好不好打交道。
周士英仿佛感覺到朱弘棟的疑慮,為他解釋道。
“孟章公為官清正廉明,崇禎陛下在禦屏上書寫天下三清官的名字,孟章公位列三清官之首。”
朱弘棟非常驚訝,以崇禎皇帝那麽多疑的性格,居然能被認為是天下三清官之首,可見絕對有獨到之處。
朱弘棟頓時有些見獵心喜,琢磨著是不是把這個金世俊給誆回去,幫自己打理民政。
“既然如此,能否請義烏縣引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