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眼看著拿破侖炮像是下餃子一樣一個個製造出來,朱弘棟的心裏突然湧出強大的安全感。
現在新軍已經成型,火炮馬上就要列裝到位,再過十天半個月,燧發槍同樣會列裝到位。
到時整整一萬人的,獨立戰爭時期水平的全火器新軍,相信絕對可以給清軍一個大大的驚喜。
這天下午和晚上,朱弘棟破天荒的沒有講課,就一直蹲在平爐旁邊,眼看著一門門火炮被不斷鑄造出來。
一直到吃晚飯的時候,朱弘棟仔細數了一下,發現總共製造出十門火炮,其中五門是五斤拿破侖炮,另外五門是十斤拿破侖炮。
此時朱弘棟正坐在馮祿搬過來的太師椅上,旁邊坐著疲憊不堪的張天倫,場上指揮工程的早已經換成另外一個技術官員。
此時平爐一直沒有停工,中間的人手已經換到第三批,連綿不斷的鐵料不停被投入平爐之中,一門門火炮仍然在持續不斷的鑄造出來。
“張大匠這次幹的確實不錯,讓本王非常驚喜,本王原以為火炮要很久之後才能拿到,沒想到你隻用了一天的時間就鑄造了十門出來,這太出乎本王意料之外了。”
張天倫喝了一口茶水,潤了潤喉嚨,用沙啞的嗓音回答道。
“微臣隻不過做了一些該做的事情,要說此事最大的功勞,究根追底其實還是在王爺身上。”
“如果沒有王爺傳授給我們那些知識,我們壓根不知道碳含量一事,同樣不可能知道除硫除磷的事情,甚至連煤炭中含有硫和磷這件事兒都不可能知道。”
“同樣的,我們同樣不會知道白雲石可以製造高溫耐火磚,同樣不可能知道修建蓄熱室,修建熱交換室,修建反射爐。”
“這一連串的不可能,如果沒有王爺指點迷津,我們不知道要花上多少代人才能摸清其中的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