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征軍在行軍道上急速的奔行著,距離大軍從皇城出發,已經過去了一天一夜。
萬軍簇擁之中,李長安正持著手上的密信久久不動,目光遠眺。
這是眾人在立刻皇城之前,張守正親自交給他的密信,信件上的墨跡尚未風幹。
“陛下,噶爾博部落與我大玄向來涇渭分明,不到危難之際,噶爾博從不會主動發起進攻。此次噶爾博部落的舉動異常,且作戰實力遠出乎微臣所料,此次大戰,敵軍必有蹊蹺!”
“臣猶記登基那日陛下所做之詩句,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臣深知陛下乃聖明之君,堅決不會在外交上做出任何的讓步。”
“但這一次,請恕臣鬥膽請命,懇請陛下以大局為重!”
密信上的字體端正有力,見字如人,一如張守正盡忠報國的形象。
“如今我大玄正與弗蘭國交戰,已是窮兵贖武,又逢噶爾博來犯,實乃國力微弱之際,此次噶爾博勢頭強勁,微臣不願尊人卑己,實是形式不由人!”
“臣雖不懂兵法,但也知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計,微臣願將小女奉上,以供大玄與噶爾博和親,隻求此次止戰,為大玄博得發展時機!”
“此乃一國之生死存亡,微臣懇請陛下三思,隻要留得我大玄的根基在,萬事皆可從頭再議!”
和親……
回想著信中張守正的勸柬,李長安眯起了雙眼,目光中殺意暴漲。
李長安雖然向來都看不起倚靠和親,看不起倚靠國與國之間的政治聯姻,穩定邊疆戰事的朝代。
但是如今,輪到他做皇上後,在他看到張守正的這一封密信後,心底卻是萬千的感慨。
將自己唯一的女兒送去和遊民部落聯姻,這算是什麽?
是愚忠?是軟弱?
還是對外求饒?
在李長安看來,這些都不是。
在這封長長的密信當中,他看到的隻是一國丞相為了國家的發展,為了大玄四萬萬子民的生活,而犧牲了自己的可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