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打了勝仗回來,本來應該加官進爵的,立了這麽大的功,皇帝就算再小氣多少也得表示表示。張讓派人找到皇甫嵩要五千萬錢,當然也不是白要,張讓的意思,你給我錢,我在皇帝麵前給你美言幾句,多給你點賞錢,你雖然花了五千萬但不虧。但皇甫嵩壓根沒理他這茬,這下張讓被激怒了,張讓和趙忠兩人一碰頭,決定黑皇甫嵩,一定要黑。
於是立了汗馬功勞的皇甫嵩不僅沒升官還被免去左車騎將軍的職務。
時間到了185年,雖然黃巾被鎮壓了,但天下並不消停,鑒於國人有湊熱鬧的傳統,黃河兩岸繼黃巾之後,“義軍”蜂起,像什麽張牛角、褚飛燕、平漢大計、雷公、浮雲等等名目繁多,大的有兩三萬、小的也有七八千人。
這些人殺富是真的但濟貧就不敢說了,因為入夥的都是窮人,但凡有點錢的也不願意整天風餐露宿鑽山溝幹搶劫這行,經常加班不說還不給交五險,真要傷了死了也沒人管。
盡管條件艱苦,但還是有大批人爭著搶著入夥,這也難怪,加入搶劫團夥雖然有風險,起碼能混碗飯吃,弄好了還能發點小財,留在家裏隻能等死。所以入夥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黃河以北成了搶劫犯的樂園。官軍根本管不過來,今天消滅一個,明天又冒出五六個,越剿越多。
在眾多的造反大軍中,以博陵人張牛角、常山褚飛燕的隊伍聲勢最大,牛角戰死後,部下推舉褚飛燕為大帥,褚飛燕為了表示要繼承牛角兄的[“戰鬥遺誌”,還特意改了姓張,叫張燕,因為他動作矯捷,身輕如燕,軍中號稱飛燕。
張燕當了頭領比牛角鬧得更歡,附近的大小山賊草寇都來投奔要求入夥,張燕來者不拒,隊伍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很快就達到上百萬人。張燕每次有行動,場麵都相當大,人山人海鋪天蓋地,像蝗蟲一樣,所到之處就像旋風雞犬無餘。官軍隻能望風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