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重新起用了鄧艾之後,妄圖扭轉局麵,奪了鍾會的權力,以便可以掌控晉軍,不至於讓孫權得了便宜,鄧艾自然不敢怠慢,日夜兼程趕路。
正當司馬炎自以為鄧艾能給自己帶來轉機的時候,北方邊境地區傳來消息,說匈奴單於開始在邊境劫掠,並且有襲取長安的意思。
司馬炎聽了之後,十分震驚,信使還詳細描述了邊境地區匈奴人的行動起因,說東吳孫權派遣特使訪問了北方草原,走的是水路,因此不為人知。
匈奴人作為北方的鄰居,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勁敵和心腹之患,每年總要南下幾次,劫掠人口,糧食以及其他物資。
中原王朝的戰馬比不得匈奴,而且數量稀少,騎兵數量自然培養不起來,反觀匈奴,則是以騎兵為主,因此,他們就像是龍卷風,刮起來的時候很猛烈,來的快,卻也去的快。
凡是被攻破的邊關重鎮,幾乎無人生還,匈奴人過境總是喜歡屠城,在他們的固有觀念裏,優秀的騎兵,一定是要以戰功作為評比等級的標準,而人頭最好計算了。
司馬炎這下子慌神了,畢竟對於孫權東吳,它還可以長期相持,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麵,一時之間誰也吃不掉誰,但是對於匈奴就不一樣了,根本不是對手,如果開戰,那就是一邊倒的情形,毫無懸念。
因此,司馬炎趕忙給鄧艾下令,讓鄧艾班師回朝,先保住長安周邊的地盤再說,現在最大的威脅來自於草原,出現在北方。
鄧艾本來趕路星夜兼程,已經帶領兵馬接近了漢中地區了,但是司馬炎的聖旨很快就追了上來,讓他火速撤軍,班師回朝,這讓鄧艾大跌眼鏡。
在鄧艾看來,匈奴人隻是試探性的進攻和常規性的劫掠,並沒有十足的信心攻破長安城,如果此次南征能夠打敗諸葛恪,占領蜀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