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得到了從前方傳來的戰報,說鍾會和諸葛恪短兵相接,兩人打得不可開交,互有勝負,暫時還沒有分出來最終的結果。
司馬炎心裏麵七上八下,畢竟現在自己的處境跟他爺爺司馬懿和父親司馬昭完全沒有可比之處。
司馬懿的時候,好歹是軍權在握,手下有智囊,心腹,大將,現在自己身邊欠缺可靠的人,賈充原本是父親司馬昭留給他的
心腹老臣,但是隻跟鍾會上戰場了一次,就被諸葛恪給罵的吐血而亡,難道天意真的不眷顧司馬氏?
孫權也接到了諸葛恪的書信,在信裏麵,諸葛恪詳細的描述了跟鍾會交戰的過程,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諸葛恪建議,對於鍾會不能權力拚殺,畢竟鍾會跟鄧艾不一樣,
他是左右搖擺,而且在關鍵時刻,可能會反水,自己做大的將領,鄧艾則隻會愚忠,所以對鍾會可以繼續采取拉攏的手段。
孫權對諸葛恪的提議表示同意,在他看來,隻要是能夠挖晉國的牆角的事情,就鼓勵去做,尤其是諸葛恪辦事讓他放心,現在是曆練出來了,
作為諸葛家族的後浪,諸葛恪可謂是不辜負父輩的期望,不管是行軍打仗,還是搞謀略都是一把好手,
孫權盤算著將來自己咽氣的時候,就把這千斤重擔,托孤大臣的職位交給諸葛恪,這樣可以保證太子孫亮穩坐江山。
鍾會自從跟諸葛恪交手以後,對於東吳有了新的認識,以往別人都叫孫權和他的江東是鼠輩,從不放在眼裏嗎,
久而久之,東吳也就默認了這個設定,因此表現出日常菜,但是關鍵時候,卻能夠行動迅速,奪取利益。
手下的參軍對鍾會說:“大將軍,我們什麽時候跟諸葛恪決一死戰,糧草又不多了,還要派人繼續往長安催促才是。”
鍾會道:“要不這樣吧,我派你回去催促糧草征辦,也去見一下陛下,聽聽長安裏麵最近有什麽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