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趙高受刑,他所做的一切也是被公之於眾。
如此小人,一眾臣子自然是厭惡無比。
而李斯則是和趙高勾結之人,近墨者黑,他也好不到哪裏去。
他們心中對趙高的憎惡和怨恨幾乎同比例地轉移到了李斯的身上。
但文臣的指責並沒有消減百姓們的熱情,反而是讓他們的情緒變得更加激動了起來。
在他們眼中,李丞相不僅提出了書同文的意見,消解了六國人民之間的一部分矛盾。
他還大興水利,讓土地的產量提升了好幾倍。
李斯上位以來幹的都是日月可鑒的好事。
即使他一時糊塗,和小人為伍,也應該獲得一次原諒的機會。
“我們要見始皇帝!”
百姓**高漲,謀士們順水推舟,一時間城門外的氣氛被發酵到了**。
鹹陽宮中,嬴政幾乎是一起來就在關注城門外的百姓。
眼見民憤激昂,他也趁此機會召開了一場小朝會。
“諸位愛卿,此事該作何處置?”
“陛下,愚民鬧事,直接武力鎮壓即可!”
馮去疾性子直,給出了最簡單的辦法。
“不可,百姓可是朕鹹陽的根基,如此暴力行事,恐怕後患無窮!”
嬴政搖搖頭,直接拒絕。
“此事,關鍵在於李斯一人之上!”
一陣沉默之後,終於是有人說到了關鍵點上。
“一個罪人,有什麽好說的!”
支持扶蘇的臣子們頓時怒從心起,紛紛跳了出來,用盡一切言語去譴責李斯。
“可數千百姓為李丞相求情,這股力量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聚集起來的文官當中,也有著不少的中立派,對於百姓鬧事,他們更希望能和平解決。
“陛下,李斯所犯之罪,斷然不可饒恕!”
“就算有再多之人為其求情,都不能減少他的罪責!”
“可是犯民憤可是大忌,若不給鹹陽百姓一個合理的交代,恐怕日後會留下不少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