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這詩是你們大皇子寫的?哈哈,真是一派胡言!此詩乃是我大遼張養浩覲見我朝天皇帝隨口吟誦出來的兩句,啥時候是你的了!”拓跋蘭一臉鄙夷的盯著趙康質問。
那些紛紛還陶醉在詩中的大夏朝臣們,也都齊齊醒悟過來,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趙康。
剽竊別人的詩,這可不是什麽光彩的事!
“這詩是張養浩老先生的作品,這……”
大夏的朝臣們又是驚訝,又是憤怒。
趙康被說的先是一愣,但他馬上就反應過來了,這是拓跋蘭對付他的手段。
這首詩明明是晚清時候的詩人林則徐憂國憂民的作品,在後世都廣為流傳,而今別說時空對不上,曆史的進程也沒有那麽朝前到大清,拓跋蘭居然一口咬定趙康的詩是他們大遼的詩仙所作,這簡直是不要臉了。
“就知道你們不信,我將張老先生親自請來了大夏,老先生,您請!”
拓跋蘭微微後撤,很快就有一個鶴發童顏,滿麵紅光的老者,從遼國使團中走了出來。這老者一炮飄飄,看著道貌岸然,似乎是很唬人的樣子。
趙康並不認識此人。
可大夏朝臣這邊的反應卻是不小。
丞相李少荃看見老者第一眼,就忍不住的驚呼出聲:“嘶,張養浩,他居然親自來了!”
“大遼詩仙張養浩!”
李少荃驚歎之後,不少朝臣,也都禁不住的驚叫出聲,臉色大變。
張養浩在大遼的地位,甚至是在那位耶律楚才的國師之上!
誰能想到,兩朝之間的一次比鬥,竟然能驚動如此大名鼎鼎的泰鬥級人物!
張養浩已經年過古稀,此人一生的詩作,有數千之多,其中還有不少連黃口小兒都耳熟能詳的傳世名作,張養浩在大遼有著詩仙的美譽,足見此人的功底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