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淩薇問道:
“李大人,你說的是改稻為棉會激起民變?為什麽?”
之所以蕭淩薇看不出問題所在,很大原因就是這第三條計策。
受災的地區確實適合種棉花,而且棉花田比稻田產量也更大,收獲的時候也能賣更多錢。
真能化作錢糧,也確實上利朝廷,下利百姓啊。
李嘯把這賑.災三計拍在桌上,說道:
“改稻為棉,說得好聽,但其實是解了富人的急,卻讓窮人災民受了苦。公主你想想,災區的人民有多少真的會種棉花?最後不還是要聽那些棉花商人的嗎?百姓的命運還是要被掌握在那些奸商手中。”
“為了完成朝廷的業績,他們隻會逼百姓賣田地。換句話說,這隻是給了那些貪官汙吏和奸商兼並土地的借口!”
“最後他們賺錢賺了個盆滿缽滿,卻不用向朝廷納稅,可百姓少得可憐的田地還要用來納稅!您想想,後麵能不亂嗎?不僅賑.災無從談起,還要引起大亂!”
蕭淩薇聽後,隻感到後背發涼。
她一開始還真沒想到這麽多。
李嘯隻說出其中一點要害,就已經如此恐怖。
蕭淩薇遲疑道:
“可……提出這計策的人自己不知道嗎?他不怕日後的追責嗎?”
李嘯笑了:
“公主是不太懂官場啊。所謂功勞是上司英明,過錯是下屬無能,這並非空話。”
“如果賑.災三計奏效,那是皇上英明,是獻策的人聰明。但若是激發出了民變,那就是下麵的人無能,不是上麵的人的責任。”
“再說了,賑.災三計是臣子提出的,同意的人卻是皇上。如果要嚴辦提出方案的人,皇上自己也要打臉。若是此人的身份再高點,皇上為了朝堂平衡,還有平息民變,就更不會輕易碰他!”
蕭淩薇扶額:
“李大人說的……真是鞭辟入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