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曠召集了全員幹部,除辰龍外盡數到場,是一位幹部整齊的排成一字隊列麵向他,不敢鬆懈。
“龔起要來洛陽了。”楊曠直接說出了這一驚天消息,讓眾人鎮靜無比。
不久前北境商唐兩軍惡戰沒多久,他龔起作為北唐的大將軍竟然就要出使商國,不是明擺著送死嗎?作為北唐作為強大地戰力,隻要他死了,北唐就不會再那麽洶湧地在北境肆虐,任誰都會動起殺念。
楊曠盯著眾人反應,繼續道:“我推斷龔起是主動請願出使商國的,以唐帝那猜忌地性格,即便對龔起不滿,也斷然不會在龔起大破北胡十萬大軍後就急著發難。因此除了龔起主動請願,我想不出別地理由。”
眾人對楊曠說地話仔細思考著。巳蛇首先發問:“主子可有殺他的意思?”
問出這句話雖然突然,但是確實不可避免的過程,野火的人總要明白楊曠的立場才能做到不誤解主子的意思,否則一旦態度不明,他們也沒有辦法盡心盡力的工作。
“沒有。”楊曠對這個問題早已有了答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殺龔起是可以讓北境輕鬆,但帶來的代價不是那麽簡單,還有可能對大商不利。首先兩國交戰不斬來使,更何況商唐兩國眼下相安無事,貿然讓龔起死在商國境內,無疑是背信棄義的惡名,對於父皇來說不是好事;其次北唐除了龔起還有他的父親,上一任北唐大將軍龔孝先,以及羅如烈這個精通兵法的人,此二人雖然不及龔起用兵如神,卻也是沙場老手,不可小覷,若龔起身死,北唐必會占大義名分,打著替龔起報仇以及對商國的譴責占據人心的優勢,哪一樣都對北境戰事起不到好的影響。”
楊曠沒有說大話,一切都是推演中必然的結果,意思就是龔起一旦死在商國境內,那麽北唐就有了理由開戰,從哪一個因素考慮北境都有極大的風險失守,最壞的情況便是唐軍深入商境,有亡國之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