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為大宋守國門

第44章 劉大衙內

趙構果斷表示,不行,老爹和大哥乃是仁人聖君,他還不夠格,不能當皇帝,臣子們再次勸進。

如此往複三次,就該同意了。

不但勸進是這樣的禮數,皇帝賞賜大臣,或者封官加爵,大臣也要婉拒三次,然後才接受,不然會被人說三道四。

比如罵你不要臉。

倘若嶽誠看見了這樣的場景,肯定會想到小時候去親戚家作客,根據爹媽的教導,人家給你東西吃,你要推讓幾次再接受,是不是很像,一千年前的宋代已經是這樣了。

華夏傳統,根深蒂固。

這次不一樣。

臣子們勸進三次,趙構還是不同意,大家都有點納悶,難道他真不想當皇帝,可是除了他也沒旁人了啊,老趙家的嫡係就他一個。

皇室的宗親倒是有,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趙子崧,宋太宗趙光義的後裔趙叔向,都是老趙家的血脈,而且都想當皇帝,此刻人在汴京,拉攏了一批人馬,宣稱自己是大宋的正統繼承人。

他們的血脈很稀薄,跟趙佶不搭嘎,隻要趙佶的子孫沒有死絕,就輪不到他們,京畿道的官吏幾乎沒人搭理他們。

但要是趙構真的不當皇帝,最高興的肯定是趙子崧和趙叔向,趙構不當,正好輪到他們啊。

臣子們麵麵相覷的對視,搞不懂他的心思。

忽然聽見他長歎一聲說:“父親和大哥救不出來也罷了,若是連祖墳也守不住,來日有何顏麵麵對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哦,大家明白了,原來是想起兵討伐盜墓的銀術可!

最早勸進的一批人裏麵,大多是文官,可以統兵,但不能帶兵,屬於拿著遙控器卻不會修理電視的那種人,平時對武將頤指氣使,呼來喝去,牛B的不行,因為那時的大宋禮製健全,遵從‘以文馭武’的祖訓,現在什麽年代,靖康二年。

就像禮崩樂壞的戰國,軍閥擁兵自重,誰管你大宋祖訓,馭一個看看,不砍了你都是好的,所以在場的文官誰也沒出聲,齊齊看向劉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