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洛陽回來的時候,李恪帶回了兩百萬兩銀子。
他將一半的錢交給了李靖。讓他組建風雷、軍。
而剩下的這一百萬兩,他隻要拿出九牛一毛,就足以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在重賞之下,幾名工匠不過花了十多天時間,就在李恪提供的設計圖指導下,做出了第一台機械印刷機。
當聽說機械印刷機造好以後,李恪當即命人將其拿來。
看著擺在自己麵前的機械印刷機,李恪欣喜道:
“很好!有了這印刷機,一切事情都大有可為了。”
接著,他問一旁的管家:
“用這套印刷機印刷一本論語,需要多少錢?”
蜀王府的管家知道王爺對印刷機的事情相當上心,所以他這幾天一直在跟進這件事情。
當李恪提問後,管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回王爺,以現在的成本計算,印一本論語的價錢應該在一百文左右。”
“如果大批量印刷,成本也能下降不少,但最多也隻能下降到六十文一本。”
六十文一本?
機械印刷機生產出來,就是要大規模印刷書籍用的。
如果隻是少量印刷書籍,李恪大可以讓人製造雕版印刷。
反正這個科技簡單,不過是李恪動動嘴皮子的事情。
不過六十文一本的價格還是太貴了。
他問管家:
“如果孤將長安城的紙商產業收購了,讓他們以成本價提供紙張,一本書的價格能降低多少?”
“把造墨水,紙張和其他耗材的工坊都收購一些,讓他們按成本價為孤提供耗材,一本書的成本能夠降低多少?”
“如果造紙原料的樹木,石墨的礦床,都由孤收購的產業提供,這成本又能降低到什麽程度?”
這……
控製上下遊產業鏈,協同發展,以降低成本,是資本主義時代才出現的想法。
蜀王府的管家明顯沒有想到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