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催順的質疑,李恪淡笑道:
“崔大人何出此言?本王這些日子以來,用印刷機降低了書籍成本,又推行了金融變法,讓商貿繁榮了不說,還減少了奸商欺行霸市的現象。”
“更不用說這占城稻了。一旦推廣,那可是利在千秋的好事。”
“難不成你們看本王在金融變法的成效,看到本王一口氣放貸三千萬的闊綽,所以想來分一杯羹?”
這……
麵對李恪的反問,不僅是崔順,就連在場的其他士族文官,都啞口無言了。
看著崔順被李恪的話駁斥得啞口無言,在場士族文官心裏是一個焦急啊!
麵對此情此景,長孫無忌一咬牙一跺腳,幹脆對著李恪告罪一聲,便拉著崔順,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幾個文官大佬離開朝堂,到外麵議論。
如果是李世民在時,他們這種行為絕對是大不敬。
但如今隻有李恪在朝堂監國。
李恪知道這些人和自己有立場和利益衝突,必定會私下串聯,因此也懶得理會他們。
反正他們再怎麽整,實力差距還是擺在那裏的。
就算他們能想到什麽高招,自己一手係統,一手未來人的遠見,還能輸給這些人不成?
離開朝堂之後,崔順率先對長孫無忌說道:
“大人,這次是下官疏忽了,沒想到這李恪竟然會如此回答我們的問題。”
對此,長孫無忌卻沒有責怪崔順的意思。
他說道:
“這不怪你。”
“李恪這話,似乎是從道德層麵,質問這些我們是不是貪圖他創造的利益。”
“但實際上,卻是在隱晦地強調他的態度——他就是靠變法撈錢的,如果我們阻止他變法,那就是在觸犯他的利益!”
理是這個理。
然而,杜如晦卻頗為無奈地說道:
“其實我們也不想和他敵對。畢竟他的背後,是武將,是商賈,這些人連成一片,哪怕是我們,也不好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