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散去,父子二人安步當車,向崇仁坊走去,反正也不太遠。
青海驄、長撾,被笑容可掬的房吉祥先帶回去了。
除此之外,無論是甲胄、氈子、披馬氈還是鹽袋,那都得交回的。
府上喜氣洋洋,一向節儉的房府居然張燈結彩了,部曲家仆們的家眷第一次出現在府中了,大大小小的鑊依次擺放每張案幾,旁邊是切得薄可透影的豬肉、羊肉、雞……雞不算肉,腐竹、筍幹、窖藏的菘菜、萊菔等。
讓房艾詫異的是,茄子都有了。
“娘,昆侖紫瓜是哪裏來的?”
“昆侖”這個詞,在這時代,除了指昆侖山、喀喇昆侖山,還指黑色。
按說,這東西應該還在天竺等亞洲熱帶,暫時沒傳入大康吧?
盧明珠溺愛地笑笑:“這可是從益州帶來的。”
呃,好吧,益州那地理位置,接受從西爨(cuàn)轉進來的茄子種子,難度還真不太高。
家仆、部曲的家眷,特別是孩子,早就被鑊中散發出來的香味勾引得饞蟲快出來了,卻都盡力克製著自己。
出門前,爹娘教育過,必須守禮,否則除了吊打,以後還再也沒有吃宴席的機會。
熊孩子……
不客氣地說,家境不達到一定程度,是沒有資格養出熊孩子的。
盧明珠滿意地掃視了一遍:“都到了,就用膳吧,今天高興,規矩寬鬆些。”
待主家動箸,家眷們才往古董羹裏投放肉類、豆腐等易熟的菜肴,筍幹什麽的放一邊慢慢煮。
燙熟的肉片,第一時間用小笊籬撈到孩子碗裏,然後是家裏的漢子,婆娘自己最後撈。
幸虧今天備的肉真不少,否則還真應對不了局麵。
半大小子,吃窮老子,這話真不是虛的,長身體的娃兒、妹娃子胃口都不小,可沒哪個是端著小半碗飯、箸數著飯粒、作嬌弱無力狀的“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