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後自然知道自己的兒子心裏想的是什麽,於是先奠定了基調,之後才把這口大鍋扔給了於謙。
“老臣以為,太後所言極是,我已經派人去請內閣的幾位老臣了,還有陛下親自點選的李賢和彭時,看時辰,他們應該也快要到了。”
“那幾個老臣?都是陛下選擇的內閣之人,年歲都已經大了,有些話怕是不敢說,你不一樣,當年是你帶著陛下把這北京城保住了,我不信他們,太上皇也不會信他們,隻有你表態了,才算數!”
朱祁鎮不能說出來的話,現在有人替他說了,孫太後在這紫禁城裏廝混了這麽多年,怎能不知道她身邊的這些人都是怎麽想的?
“老臣以為,事急從權,我等應當鼎力支持太上皇重新登基,並且當即冊立沂王為太子,隻有如此,才能讓我大明朝局暫且穩定下來,同時盡快尋找石亨和陛下。”
要是朱見深和孫太後還想讓朱見深登基,朱祁鎮攝政的話,於謙可能還能堅持一下。
但是現在他也算是看出來了,他們三人的勁兒是往一處使的,包括十歲的朱見深一見到朱祁鎮直接就叫了父皇,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縱然是朱見深沒見過朱祁鎮,但是在他心裏,皇帝的位置一直就應該是朱祁鎮的,朱祁鈺不過是個偷竊了他們家皇位的賊而已。
再加上當初朱祁鈺登基的時候,的確跟孫太後是有君子協定的。
其中之一就是一旦朱祁鎮回來,他就會讓出皇位,其二則是立朱見深為太子。
雖說這兩個君子協定都是口頭上的,這也導致了朱祁鈺在朱祁鎮回來之後並未讓位,還有就是朱見深的太子之位也被廢了,轉而換上了朱祁鈺自己的兒子。
如此種種, 於謙都是看在眼裏的,但因為朱祁鈺對大明朝政還算是盡心盡力,文武和百姓對他的風評也還不錯,於謙無奈,就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