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金賊入城,直驅玉津園,帶走了張叔夜,隨同一起的還有秦檜!”
“張叔夜揮下並無反抗,他的兩個兒子也一直在宮城執守,賊兵畏懼軍威,不敢闖營抓人。”
“另有金賊持刀闖上朝會要搜拿太子一黨,被少傅孫博以及王時雍製止說退。”
漸漸習慣成為陳衝耳目,以及消息來源的王二源緊急來匯報。
說道王時雍跟孫博一起製止說退闖朝會的金賊時,他的神情古怪的不理解。
“我撕了他的奏章,可看來張老大人最後還是堅持上書,反對張邦昌為帝了。”
“到是咱們這位秦大人,真是沒想到啊。”
陳衝並不意外張叔夜的選擇。
忠心耿耿一輩子,沒道理臨終反悔,崩了忠義跟名聲。
而且張叔夜這麽做,明顯是犧牲自己,丟車保帥,死老存壯的打算。
用他一個老將,換兩個兒子,還有保皇黨的有生力量留存。
就張邦昌被扶立為帝這件事,必須有人站出來捍衛趙宋最後的血性威儀,張叔夜作為保皇黨眼下的頂梁柱,他絕對要上書反對。
而上書後,他也能預料到金人肯定不會留他繼續在城裏。
盡管他手下雖然還有萬五可戰強軍,但全麵發動無疑是以卵擊石,甚至會激怒金賊全麵攻占汴梁,到時候別說保住趙宋最後一絲威儀,能不能保下皇室一絲正統血脈都難了。
蠻夷真正攻破漢人京師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沒有。
司馬晉就是明晃晃,血淋淋的前車之鑒。
隻是陳衝想想史料記載的秦檜,總感覺他現在是因為當忠臣,因而陪著張叔夜這位名載史冊的真正忠臣一起淪為金賊俘虜,就有深深的割裂感。
很別扭。
將戰敗粉飾成大勝,奴顏求和,陷害嶽飛的大奸臣秦檜是北宋的大忠臣,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算了,老大人也好,秦檜也好,我人小位卑,也隻能看著有心無力。繼續打聽消息,看老大人到底如何處置揮下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