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部收取包括不限於農業稅,商稅,海關稅等等全部由稅務部收取,是十部中權力最大的部門。
外務部是國家對外傳聲筒,外賓接待,出使各國都由外務部決定。
工商部主要職能是規劃國家商業發展,行業布局,也就是說全國商人都歸工商部管,權力極大。
教育部主管全國教育,包括科舉考試,教學內容,招生計劃等等,權力不可小覷。
稅務部、教育部、外務部和工商部是從戶部、禮部中奪來的權力。
尤其是戶部,原先是六部中除了吏部最熱門的部落,如今權力大減,變成各部錢袋子,地位還不如工部。
禮部權力也被削減很多,原先掌管科舉、生員考試的部門,如今淪為規劃大乾禮儀,編寫經書,相當於於一個擴大版翰林院。
也就李宏毅是開國皇帝,才能這麽肆無忌憚分各部權力,若是在大明朝,崇禎絕無可能辦到。
都察院監管百官,禦史職能權力極大,卻沒有明朝禦史風聞奏事的權力,想要彈劾官員必須有實證,否則就是誣告,罪名同坐。
不僅如此,禦史每年還有業績標準,必須抓到多少官員,業績不達標,第一次評下等,第二次警告,降職錄用,第三次自己罷官,終身不用!
可謂是嚴格至極。
除此之外,李宏毅擔心百官官官相護,暗中設立了錦衣衛,監視百官,具體情況後續再說。
軍方將領設立軍機處,掌管大乾武事。
大明後期為啥打不過後金,就是文武職權混亂,讓一個文官領兵,這他媽不是搞笑嘛。
大明文官有幾個會打仗、能打仗的?
爭權奪利、貪汙受賄是把好手,幹事的沒幾個,不輸才怪了。
所以大乾嚴格按照文武分立,職權清晰,文官不許插手武事,軍方將領不許觸及政務。
軍機處設三位軍機大臣,陸軍兩個,海軍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