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十年,禦書房內.
皇帝朱元璋雙眸微閉,聚精會神地聽著丞相胡惟庸匯報今年各地賦稅繳納情況。
“兩京十三省,一年共賦稅一百萬兩!”
“林遠縣賦稅五萬兩!”
“天安縣賦稅二萬兩!”
“……”
道道聲音落下,響徹在禦書房內。
“定安縣賦稅五千兩!”
“桃源縣……賦稅三十五萬兩!!!”
聽得胡惟庸的匯報,朱元璋眼眸微動,時而露出一抹笑容,但當聽到最後一句後,臉龐微愣,猛地抬頭看向胡惟庸,眼中閃過一抹不可置信。
桃源不過是一個郡縣,賦稅就能占全國稅收地三分之一?
要知道,這可相當於整個蘇州府的稅收啊!
蘇州重賦眾所周知,可這桃源區區一個縣郡憑什麽?
微微皺眉,朱元璋詫異道:“胡丞相,你莫非不是看錯了?”
胡惟庸早就知道會有此問。
說實話,第一次看到這個數字時,他也是這麽認為地。
畢竟,桃源的情況他恰好知道一二,其地處偏僻,前幾年的賦稅,在整個大明是最落後的存在,甚至還鬧過數次饑荒!
別說種田了,連糧食的種子老百姓都買不起,那是耗子來了,都要含淚走。
就這淒慘德行,怎麽可能搖身一變躍居第一呢!
是個人都不會相信。
“回陛下,臣知道此事太過駭人聽聞,所以在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就派人多次前往蘇州管轄地桃源調查,呈回來的結果卻無一例外。”
“他們說,如今桃源的改變實在太大,遍地良田,家家戶戶富足有餘,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跟之前的桃源簡直是天壤之別,此縣縣令當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元璋眼裏的驚詫之色更濃。
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帶領百姓創造出這般駭人的賦稅!
還僅僅是一個縣令,這等人才,埋沒了實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