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戰計劃”為例,芷卉平時做事沒什麽條理,剛開始有些雄心壯誌,搭了很大的框架,卻往往越弄越走樣,名叫計劃,實踐起來卻變成了日常彈幕。
謝井原將一份真正的計劃發過來,給她的感覺不是踏實,而是焦慮。要做的功課一項項列出來才知道有這麽多,每個單項所需時間相加才知道,以她一貫磨磨蹭蹭的學習進度,時間根本不夠用。
而她的另一個缺點是,越焦慮越廢物。
周六一睜眼收到他發的文件,她整個上午坐在桌前沒看進去一個字,而對應計劃目標,意味著又有兩項內容被拖延。
媽媽來通知她出門吃飯時,她正煩得要命。
“吃什麽飯?”她的語氣不太好,“沒空。”
“張姨的兒子在讀複旦哲學係,就是前兩年通過自主招生被錄取的,我特地幫你約出來吃飯,跟人取取經,不要閉門造車。”
她不認識那個張姨,但推不掉。
去酒店吃飯至少一個半小時。來回路上再加一個半小時。她一個長發女生,出門前總要洗頭吹發稍加打理,一個小時。
四小時憑空消失,又有兩項內容被拖延。
落座時她腦子裏隻剩下計劃表上的內容,臉色不太好看。媽媽嫌她話少,在一旁催:“趙經哥哥是當年自主招生考試第三名,你還不快點請教?”
芷卉沒來得及開口,被誇讚的學長已經在對麵搶先擺擺手:“阿姨,雖然我是第三,但我跟第一就差了五分,要不是我那天感冒了,第一肯定是我。”
乍一聽還以為他要謙虛,怎麽聽起來怪怪的呢?
芷卉媽媽客氣地對衝張阿姨笑:“孩子真是優秀,感冒了成績都這麽好,不像我們芷卉,臨場發揮總有意外。芷卉,要好好學學。”
芷卉沒說話,勉強笑笑。
“學妹為什麽想考複旦呢?”學長看起來還算友善。